陶工刻紫砂花盆是谁
发布:蒙仲越
1、120多位明清宜兴紫砂名录,宜兴紫砂名家大全名单
宜兴紫砂文化璨若星河,500年间不断有精品问世,尤其是明清时代,诞生了众多壶名家。 他们传承壶技艺,弘扬紫砂文化,创造了一个紫砂大兴的时代!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明清杰出的紫砂艺:
明朝时期主要壶艺家
金沙寺僧、供春、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伯苓、陈信卿、陈甫、陈俊卿、沈君盛、陈子畦、周后溪、邵二孙、陈用卿、陈正明、闵鲁生、陈仲美、沈君用、徐令香、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周季山、沈子澈、徐次京、惠孟臣、陈文卿、邵盖、陈辰等(排名不分先后)
●金沙寺僧(约1506-1566)传为明代中期作砂壶创始者。 宜兴湖㳇金沙寺僧。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载:“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 ”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 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遂传用。
●供春(约1506-1566),是吴颐山的家童。 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壶艺技。 供春是第一位由于做紫砂壶出名的。
●董翰(约1567-1619),字后溪。 始菱花式壶。
●赵梁(约1567-1619),所多提梁式壶。 梁亦作良。
●元畅(约1567-1619),明代。 有的书中记为“元锡”或“袁畅”,生于明嘉靖――隆庆年间,善紫砂壶,以古拙见。 在嘉靖到隆庆年间(公元1522-1572年),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有时朋、董翰、赵梁、元畅四,并称为“名壶四大家”。
●时朋(约1567-1620),一作朋朋,又作时鹏。 明代嘉靖、隆庆间宜兴陶名艺,生卒不详。 江苏宜兴。 时大彬父。 擅宜兴砂壶,以古拙见。 与萤翰、赵梁、元畅,为“四大家”。 也有误以朋为大彬之子。
●李茂林(约1567-1619),字养心。 善小圆式壶,上有铢书记号。
●时大彬(约1580-1650),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子,他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 据后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
●李仲芳(约1580-1650),李茂林子,为时大彬门下第一高足。 今所传大彬壶中,有仲芳代作、大彬署款的。
●徐友泉(约1578-1644),名士蘅,原非陶。 吴梅鼎《茗壶赋》说他:“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
●欧正春(约1578-1644),大彬弟子。 多花卉果物,样式精研。
●邵文金(约1580-1646),又名亨祥,大彬弟子。 仿汉方式方壶独绝。
●邵文银(约1590-1648),邵文银、又名亨裕,明万历七年至清顺治四年间,与邵亨祥(文金)同胞兄弟,都是时大彬的弟子。
●蒋伯(约1600-1644),名时英,大彬弟子,初名伯敷,后陈继儒请去壶,改字为伯。 他喜欢附攀上层物,不愿承认自己是陶的。 但他技艺很好,相传他的壶是嘉兴收家项墨林定的,称为“天籁阁壶”。
●陈信卿(约1600-1644),善仿时大彬、李仲芳的作品,壶艺很好。 惟喜欢和上流社会接近,不专心壶。 等他的弟子做好,他改动一下署上自己的款。
●陈甫(约1619-1654),仿供春、大彬壶,称他是入了门的传。
●陈俊卿(约1621-1661),大彬弟子。
●沈君盛(约1620-1654),沈君盛,天启崇祯(一六二一-一六四四)闻。 工治壶,善仿徐士衡、沈士良。
●陈子畦(约1625-1690),陈子畦,明朝天启--清康熙间(约1625—1690),紫砂壶名家。
●邵盖(约1580-1638),壶工巧,与大彬同时而自树规模。 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风格相同,当时有“邵家壶”之称。
●周后溪(约1581-1639),明代名手。
●邵二荪(约1580-1639)壶手段不凡,博采众家之,形千姿百态,件件不同,世称“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陈用卿(生卒不详),陈用卿,明代天启——崇祯,紫砂壶艺、陶瓷艺【代表作品】:弦绞金线如意壶。 是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陶名艺,做工精细丰美,有《弦绞金线如意壶》传世。
●陈正明(约1596-1661),器极精雅。 署款有“壬戌秋日陈正明”。
●闵鲁生(约1620-1654),仿名家作品,都极认真,神形酷似。
●陈仲美(约1621-1655),嫠源,初于景德镇做瓷,他觉得做瓷器的太多,很难出名,后来到宜兴陶。 他善于配土,又擅雕刻各种镇纸、香盒等文房摆件。 惜早卒。
●沈君用(约1610-1666),沈君用(1621-1644),明代天启、崇祯间宜兴壶高手,原籍安徽婺源。 名士良,俗呼“沈多梳”(宜兴垂髫之称)。
●徐令音(约1621-1667),相传为徐友泉之子,也称小徐。
●陈辰(约1620-1660),明代万历、崇祯间(1573-1644)宜兴陶刻名手。 字共之,生卒不详。 专事代陶工镌刻书铭,誉称陶之中书君。
●陈和之(约1621-1654),善紫砂花樽、菊盆、手盘、什锦杯等,专为饮茶器具配套,手法相宜,形合理。
●陈挺生(约1620-1661),其技艺与徐士衡、陈用卿诸并列。
●承云从(约1621-1644),善紫砂大壶,气势非凡,造型别致。
●周季山(约1615-1662),善紫砂茶具、雅玩等,式样新颖。
●沈子澈(约1610-1666)桐乡。 与时大彬齐名。 所壶式与徐友泉相仿。
●徐次京(约1620-1671),善仿古器,传器有紫砂三足龟水滴等。
●惠孟臣(约1598-1684),宜兴。 书法很似褚遂良。 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罕见。 所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是时大彬之后得一位名手。
●陈文卿(生卒不详),明代名手。
清代主要壶艺家
陈鸣远、瞿应绍、陈鸿寿、程寿珍、陈汉文、陈秉文、陈隐龙、许龙文、杨友兰、陈荫千、杨季初、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杨继元、杨履乾、陈白康、陈文居、陈文白、陈觐侯、陈绶馥、陈伯亭、陈滋伟、郑宁侯、华凤翔、范章恩、项圣思、潘虔荣、潘大和、史维高、王南林,王东石、葛子厚、吴月亭、冯彩霞、邵旭茂,邵友廷、邵景南、邵大亨、邵梭根、邵元华、邵元茂、邵亨裕、邵元林、邵二泉、邵权寅、邵茂林、邵基祖、邵德馨、邵玉亭、邵伯原、邵湘甫、邵云甫、邵正来、徐飞龙、徐显名、徐温廷、钱弘文、吴轩龙、黄玉麟、何心舟、蒋德林、蒋裕泰、蒋万丰、惠逸公、陆思亭、许晋侯、许伯俊、许升侯、张仁、葛子厚、裴永林、袁云龙、吴阿昆、吴阿根、罗兰舫、金士恒、崔克顺、陈懋生、陈砚卿、沈才田、卢兰芳、邵云如、陈少亭、饶寿川、戴雪生、杜顺六、朱全月、周根大、祥林、申锡、王伦、方揆、汉珍、韩泰、君德、殷尚、味泉、支泉、壶痴、大朋等(排名不分先后)
●陈鸣远(约1651-1722) 名远,字鸣远,号寉村,亦号壶隐,清初康熙、雍正年间,相传其父是明代著名紫砂艺陈子畦。 陈鸣远技艺精湛,雕镂兼,是紫砂史上技艺最为全面而精熟的大师。
●瞿应绍(生卒不详)字子冶,一字陛春。 号月壶,又号瞿甫,又自署老冶,室名敏秀堂。 上海名士,清代道间贡生,玉环同知。 善诗文,精画竹,浓淡疏密,错落有致;又擅刻印,好收古器物,能鉴别金石文字。 曾设计作紫砂茗壶,他在壶上作书绘画,别具风格,为世所重,称“瞿壶”。 他和陈曼生一样,对壶艺术都作出十分重要的贡献。
●陈鸿寿(约1768-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又号老曼、夹谷亭、胥溪渔隐、恭寿、曼公、曼龚、种榆仙客、种榆道和翼,清乾隆至嘉庆年间。
●程寿珍 (约1858-1939年)又名陈寿珍,号冰心道,清咸丰至民初期的宜兴,是一位勤劳多产的紫砂壶名家,师承其养父邵友庭,擅形体简练的壶式。 作品粗犷中有韵味,技艺纯熟。 所的“掇球壶”最负盛名,壶是由三个大、中、小的圆球重叠而垒成,故称掇球壶。
●陈汉文、陈觐侯(约1702-1765年),荆溪,所古器极精雅。 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
●许龙文(约1701-1755),荆溪。 所多花卉造型。 壶底常有“荆溪”印。
●杨友兰 (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善彩绘,所壶身的山水物、花卉百草和阳文籇字都用砂泥嵌贴,每壶无不竭尽智力。
●陈荫千(生卒不详),陈荫千,男,为乾隆中期宜兴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竹节把壶,现传世署“陈荫千”竹节壶有数把,一般常见为提梁式。
●杨彭年(约1772-1854),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年间(1796-1850)宜兴紫砂壶名艺,浙江桐乡。 善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 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成,亦有天然之致,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
●杨宝年、杨凤年(约1773-1861),前者为杨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寿。 后者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竹段壶,称“杨氏竹段壶”。 都曾为陈曼生壶。
●杨继元(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善紫砂宫廷御器。 以用色见,施色精巧。
●陈白康(生卒不详),超级实力派的清代壶艺家作品多与佛门有关,工艺精湛、物传神。
●陈文伯、陈文居(生卒不详),兄弟俩,清雍正至乾隆年间,文伯号“寄石山房”,文居号“荆溪水石山”,所紫砂花盆畅销日本,久而不衰。
●陈伯亭、陈少亭父子(生卒不详),清咸丰至绪年间、绪至民年间。 独标一帜,继往开来,书画铭刻,无不追踪前,而梅桩尤卓绝。 其子陈少亭,为民期间紫砂铭刻的一流名家。 1935年,所雕孙中山先生像、古佛像等,工技精妙,色像真,开宜兴陶塑先河。
●郑宁侯(生卒不详),郑宁侯明天启至康熙年间浙江桐乡。 善摹古器,书法亦工。 壶胎薄而坚致,工整有样见《桐乡志》。
●华凤翔(生卒不详),清康熙至雍正年间。 善仿古器,紫砂器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
●范章恩(约生于1740),一名“静安”,字“迪恩”,斋号“范庄农家”,清雍正—乾隆年间陶知名艺。 所茗壶多扁式,均衡典雅,题铭书法似米芾。 民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赞范章恩壶风格娴雅,鞠流平和,肉均骨坚,别具风格。
●项圣思(生卒不详)陶名艺,生卒不详。 相传为修道,姓项,能陶杯,大于常器。 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
●潘虔荣(生卒不详),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年间壶艺。
●潘大和(约1761-1820)清乾隆-嘉庆年间陶名艺。
●申锡(约1821-1891),字子胎,清道-咸丰年间陶名艺。 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
●史维高(生卒不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壶艺。
●王南林(生卒不详),清代著名陶艺家,有《素身圆清壶》传世。 号南林,家羽后身,即自诩为唐代茶圣陆羽的后裔,紫砂著名大师之一,善茗壶等砂器。 造型刻意仿古,以商、周、秦汉青铜器为蓝本,镌刻古雅精美,且件件结构匀称。 喜用紫砂团泥作,成品如古金铁。 创紫砂“炉均”釉装饰,善彩釉砂壶。
●王东石(约1831-1908),清朝道至同治年间紫砂壶艺、陶瓷艺。 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 当时文雅士善与其配合壶,所传壶器多且精。
●葛子厚(生卒不详),清嘉庆时宜兴壶高手,《阳羡砂壶图考》云:“子厚,嘉庆间,缪颂宜兴,子厚为造壶。
●吴月亭(约1812-1864),为杨彭年后辈,善壶,玉雕刻。 尝与邵二泉合作,由月亭壶,二泉镌铭。 亦当与吴大澄(deng)合作。 月亭器,常钤(qian)“竹溪”、“竹溪吴月亭”印章。 有的为月亭自刻,署“竹溪刻”三字。
●冯彩霞(约1790-1861),,宜兴。 曾广东伍元华请壶。 书法学欧阳询,间有草书。
●邵旭茂(生卒不详),壶似陈用卿,造工精细,质坚如玉。 传器紫砂大壶底有二印,上“荆溪”篆书椭圆印,下“邵旭茂”篆书方印,精湛绝伦(见《阳羡砂壶图考》)。
●邵友廷(生卒不详)清朝道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他精工壶艺,尤其善于作鹅蛋壶和掇球壶。 邵友廷成名邵大亨壶名家,形尚朴,技艺腴丽。 并传继子程寿珍,为其造就紫砂艺品的坚实基础,成为屡摘际金的名手。 是近代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 他作的紫砂壶大多工整、规矩,尤其擅作方圆器和加彩壶。 邵友廷作的器物,大多盖有“友廷”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 由于邵友廷是清末的壶名家,因此,他作的紫砂壶有很高的收价值。
●邵景南(生卒不详),年代:清代·道类别:紫砂壶艺、陶瓷艺 号留佩主。 清道年间陶名艺。
●邵亨裕(生卒不详)清代壶良工,生卒年无资料可考。 曾有邵亨裕款紫砂壶见拍卖场,一说为为清三代“邵家壶”之一。
●邵大亨(约1831-1874)邵大亨清代道、咸丰间宜兴壶名手。 传世作品有《一捆竹壶》(于南京博物院)、《鱼化龙壶》、《掇球壶》和《风卷葵壶》等,皆为砂壶精品。
●邵二泉(生卒不详),字友兰。 清嘉庆至道年间。 工镌壶铭,且善壶。 曾为陈曼生造壶。 邵景南壶多数请邵二泉刻字。
●邵茂林(生卒不详),壶艺名声卓著,有“邵家壶”之称。 形古朴典雅,技艺纯熟,壶的结构权衡比例十分规范,邵氏兄弟皆列名家之谱。
●邵基祖(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传其壶精雅,体坚质净称着,亦以粉彩技术称。
●邵德馨(生卒不详),清代乾隆时期宜兴紫砂名工。 《宜兴陶瓷发展史》(油印本):“德馨,工茗壶,曾创紫砂炉钧釉装饰。 曾承造宫廷御器,作品常以彩釉绘饰。 ”《(江苏)陶瓷工业志·特种工艺陶瓷·紫砂陶器》:“邵德馨……等壶高手,曾为朝廷作一批精美茶壶,于乾隆七年(1742),选入河北承德山庄行宫。 ……朝廷收的陈汉文、邵德馨的四件四方小壶,作奇巧,堆塑阳文篆字和山水物,式如天鸡,足如传炉,称为传世之作。
●邵玉亭(生卒不详),清雍正至乾隆年间。 工花卉画,以典丽华贵为旨。 所砂壶周身绕彩,体现廷的装饰情趣。 曾手“乾隆御壶”两把,一为六方型,一为圆身灯笼型。
●黄玉麟(生卒不详),生于清末(1842-1914),继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壶大家,他所的壶选泥讲究,作品莹洁圆润,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 有说他“每一壶,必精心构选,积日月而成,非其重价弗予,虽屡空而不改其度”。
●何心舟(生卒不详),号曼陀华馆,清道至同治年间壶名手,何氏与海上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 曾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 据记载及传世品所见,凡浙宁玉成窑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味。
●蒋德林(生卒不详),字万泉。 清代道同治年间紫砂壶、陶瓷艺。
●惠逸公(约公元1766-1831年),清朝著名紫砂艺。 惠逸公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善小壶,以工巧闻名,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
●金士恒(生卒不详),善日用陶罐、坛缸之类。 别具匠心,采用白泥成似壶非壶、似坛非坛、形式怪僻、实用美观的“蛹壶”。
紫砂文化在明清时代大兴,成为皇家、士、文、百姓都热爱追逐的品茗利器,除了其本身独特的发茶性外,还得益于一众能工巧匠创了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传世珍品。 艺争辉,群星闪耀,珍品倍出,紫砂文化在明清时代发出了熠熠芒。
2、浅谈紫砂陶刻历史与艺术
紫砂陶刻,作为紫砂艺术的延伸,是赋予紫砂器独特魅力的重要手段。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融合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多重艺术元素,是文与陶工智慧的结晶。 自清代陈鸿寿(曼生)以曼生十八式壶的创新合作开始,这一艺术形式达到了巅峰,如“壶随字贵,字随壶传”所言,曼生壶因其精致的雕刻和文墨迹而备受推崇。继曼生之后,瞿应绍、郑板桥、董其昌等名家纷纷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紫砂陶刻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 学者文与壶艺的合作日益深化,专业陶刻艺的队伍逐渐壮大,如任淦庭等大师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水平,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陶刻才,使得紫砂陶刻艺术队伍如今已扩展至六十多,成为紫砂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陶刻艺术的范畴不再限于茶壶,扩展到了花盆、瓶鼎、挂盘等各类器物,题材丰富多样,诗画并重,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物图,都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成功的陶刻作品,需要艺术家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绘画技艺,巧妙运用刀法,根据器形设计出独特的画面,这是一门融合技巧与艺术审美的精细艺术。
陶刻装饰方法多样,包括清刻、沙地刻、阳刻和着色刻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器形和情境,艺术家需灵活运用,以达到最佳装饰效果。 紫砂陶刻的历史与艺术,不仅是中陶瓷艺术的独特瑰宝,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3、时大彬的印多一什么为主
时大彬(1573——1648),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子。 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成型技法、造型设计与铭刻,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凭空成型的高难度技术体系。 他精选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 他的早期作品多模仿供春大壶,后根据文饮茶习尚改小壶,并落款作年月,推崇为壶艺正宗。 传世作品较多,北京、上海、南京、台湾等博物馆均有收。时大彬及其作品的流传
[编辑本段]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鹏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间。
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记述。 明许次纾《茶疏》︰「往时供春茶壶,近日时彬所,大为时宝惜」。 时大彬继供春之后,创了许多壶专用工具,创了许多壶式,并培养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 承上启下,发展了紫砂艺术。 时大彬的早期作品,坚致朴雅。 好仿供春大壶。 自从他游苏州娄东,交接陈眉公诸辈后,壶风格为之一变。 壶由大转小。 据称︰时大彬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每遇不满意的作品,即行毁弃。 即碎十之八九也在所不惜,当时茶风盛行,对壶艺要求很高。
时大彬一生约八十余岁,所作品当数以千计,流传其广。 有诗为证︰「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 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秋园杂佩》载︰「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 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 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彷佛大彬万一矣」。 时大彬作品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 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为稀世珍宝了。
时大彬距今约300余年,据后简要统计,其存世作品,包括见于著述的不过数十件而已。 可见精贵之至。 海内外也有许多私家收,因无从查考,莫辨真伪,因此暂不统算在内。 时壶大多有「大彬」款识,以此识别。
内现存于公家的,有以下三件时大彬作品︰
「六方壶」,红泥紫砂,系1965年于扬州江都明代葬中出土,有关专家大多认为是时壶真品。 明系万历四十四年的。 「六方壶」现存扬州博物馆。 壶形规整,壶底阴文刻「大彬」两字。
「紫砂扁壶」,刻有「源远堂、大彬」七字。 该壶现于上海博物馆。
「天香阁壶」,泥色紫黑。 壶盖里刻「天香阁、大彬」五字。 壶外观有大度之气,雍浑古朴,或认为是时大彬的早期作品。 现于南京博物院。
「僧帽壶」。 「僧帽」造型,在唐宋以来的瓷器造型中已不少见。 时大彬借鉴于紫砂造型中,所作「僧帽壶」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精雅独到。 底款「生莲居大彬」五字。 该壶现存于上海友谊商店。
大彬的作品,除茶具之外,还有文房清玩。 其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自署款识。 时大彬早先往往请代笔署款。 在交接许多文雅士以后,时大彬便揣摩名家书体,发苦学。 功夫不负有心,时大彬终于写得一手好字。 他削竹为刃,以竹代笔,在壶艺作品上署名。 其书法深得许多名士的赞赏。 以至于后来把大彬书法作为辨别作品真伪的标准之一。
时大彬两位高足,李仲芳与徐友泉,师出名门,但创作风格各异。 时大彬对有些作品十分欣赏,因此就在待弟的作品上署上自己的名号款识。 这是紫砂行业的一项「特权」,这是对自己徒弟的技艺的一种认可,也是最高的赏。 那就有讲︰「李大瓶、时大名」。 即李仲芳做的壶,时大彬署的名。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在时大彬的流传作品中,也有其徒弟之作。 但确切是哪一件,俱不得而知了。 即便如此,此壶的艺术价值也与时壶等同了,甚至会高出一筹。
时大彬作品见于著述及收有者,有以下诸品︰
据清李斗《扬州名胜录》载︰(天雷坛)供物中有时大彬壶,盖与口合如胶漆,不能开。 摇之,中有水声,斟之无点滴,数十年如一日。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载,梁曾见一「伶俐不如痴」钵盂。 盂上有菱角,荔枝如意,螭龙。 取其谐音。
《前尘梦影录》载「耕夫携壶」。 正面刻「负来而引道、冻馁而守仁」十字。 阴面刻一耕夫携一小。 又称「白口参仙壶」。
潘伯英大彬壶四品。 有「四时佳兴与同」句。 四壶之泥色形具不得而知。
马思赞时壶,以方氏核桃墨向希文易得,马有诗记其事。
「澹明壶」,款有「澹明相公清玩,万历庚寅大彬」等十二字。
曲阜「孔东塘」两壶。 「中壶」,色淡紫而胞浆明润,敦朴稳称。 名「宝倾壶」。 「小壶」,得自陈健夫,扁如柿饼,不得容杯水,柄下刻「大彬」。
周容《宜兴瓷壶记》载︰阳羡某氏「提梁壶」一。 「汉觯壶」一。
近张虹猪肝色大壶。 整巧敦朴,兼而有之。 底镌「叶硬经霜绿,花肥映日红,大彬」草书十三字。
「披云楼」扁花盆形大壶,底刻「大宾」书法古拙,于篆楷之间。 「文房四考」曰︰「时大彬以紫泥茶壶,「大宾」即大彬也」。
「菱花式」壶,有「大彬」两字楷书款。
「六角壶」,底刻楷书两行,「万历丙申时大彬」。
「为宝俭主」底款壶。 清张廷济有「时少山砂壶为蔡少峰赋」。 「宝俭堂」为明华亭马氏室名。
吴槎客时壶三品,注云︰予大彬壶三,皆不刻铭,一壶底有欧公诗二句为尤胜。 吴槎客名骞,乾隆时。 着有《桃溪客语》等。
「六合一家壶」。 吴槎客云︰「洲陆贯夫绍曾搏合土也,为予赏大彬壶……,底盖为一壶者,合之注茶,渗屑无漏,名六合一家壶,离之为六。 」
张燕昌家「菱花八角壶」,侧有款。 见《阳羡陶说》。
「汉方壶」张叔未。 张叔未「得时少山壶」诗︰「黄土谁搏作汉方,一时千载姓名香。 品题不假朱王重,弓冶何渐赵董良。 自富技能须绝顶,可撑文字到枯肠,重吟田把真无奈,赢得壶中日月」。 壶通高三寸余,方二寸二,楷书四引在底中。
清渔洋山汪士祯「梅花壶」。 汪有诗︰「苇村以时大彬所梅花沙壶见赠,漫赋兹篇,志谢雅贶」。 诗曰︰「阳羡茶壶紫云色,浑然作梅花式。 寒沙出治百年余,妙手时郎谁得知。 感君赠白客,知我平生清苦癖。 清爱梅花苦爱茶,好逢花候贮灵芽。 他年倘得帆便,随我名山佐茶宴」。
吴骞《阳羡名陶续录》载︰「叔未叔出示时壶命作图并赋,张上林。 」诗曰︰「曾阅沧桑二百年,一时千载姓名镌。 从今位置清仪阁,活火新泉活夙缘」。 此乃张叔未之时壶。 (此壶疑与上述「汉方壶」为一壶。 姑且存之。 )
清张燕昌《阳羡陶说》载︰王汋山冷金紫小壶,款有楷书「时大彬」。
陈鳣《松砚斋笔记》载︰倪氏「六十四砚斋壶」。
沙上九见一壶︰题「甲辰秋八月时大彬手」。 见于《阳羡陶说》
另有两壶︰「张瓜」「僧帽壶」。 近某赐蔡寒琼,后属李景康之时壶。
以上亦包括内一些学者的统计,其壶主要见诸著述,图存、传器。 时大彬作品署款各不相同,或有不署名者,有款「大彬」两字,有加姓如「时大彬」者,有刻有诗句者。 不一而足。 可待大家作进一步考证。 从中也可知时大彬作品之概貌,也可了解时大彬作品流传的大略了。
4、请专家帮忙鉴定紫砂
章的字是“利永”,是民利永公司出品的,场价在1000元左右!利永陶器公司创办于民二年(1913年),地点在蜀山镇,公司性质是民营股份企业,集作、烧窑、营销于一体,经理邵咏常(亦作邵泳常)。 聘请当时所有名匠作技师,如程寿珍、俞良、李宝珍、范大生、冯桂林、汪宝根等。 可以肯定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仍在经营。 利永公司先后参加了多次世界博览会并获。 推荐艺支山西,传授宜兴紫砂技艺。 1921年(民10年)利永公司开办“利永陶工传习所”首批招收艺徒20,由俞良、程寿珍、范大生等名师授业。 传习所教育严格,经常举行考工比赛,以考促学,开创了企业培训的先河,并为紫砂职业教育作了探索。
以上就是关于陶工刻紫砂花盆是谁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乡村绿植】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大家都在看
-
温度计38.6度真实照片高清
38度6是什么意思?38度6的意思是一见钟情。有位教授说过,只要是男第一次见面,如果体温维在摄氏38、6度,那一见钟情的几率会高达八成。体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遇到爱
-
台式cpu温度过高解决方法
CPU温度过高的原因及解决?CPU的温度常规下是40-50度,玩大型游戏的时候在70-80度左右属于正常的,如果超过90度电脑可能会重启或者蓝屏的现象。按照以下方法可以降低CPU的温度:1、更换CPU
-
“轻松上手!鲁大师温度压力测试全攻略,教你一步步稳扎稳!”
开鲁大师软件。点击“硬件防护”选项。选择“温度压力测试”功能。开始温度压力测试。等待测试进行,系统将模拟高负荷运算,提升CPU使用率到100%。监测硬
-
最低温度为什么在零下27度
宇宙空间的背景温度为什么是-27o:这个温度是根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值计算出来的。在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时,科学家就猜测宇宙还没有从宇宙诞生时的高温中完全冷却下来,还应该具
-
温度和吸收的热量的关系
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计算公式为______Q吸=cm(t末-t初),Q放=cm(t初-t末)。解答过程如下:(1)吸收热量时末温高初温低,温差等于末温减初温。放出热量
-
1660s温度80算正常吗
显卡温度80多正常吗80-85度正常,85度以上就高了些,你的1660如果是双风扇的,上80度很正常了我的1070TI,3风扇的散热,这个季节室温20多度,显卡也是最高82度左右,全塔大机箱,也有很多
-
温度变送器怎样接plc
连接方式描述4-20mA信号线连接将温度变送器的4-20mA信号线直接连接至PLC的AI模块。数字通讯连接根据温度变送器和PLC支的具体
-
绿植养护记录表养护过程
植物名称及分类生环境及形态描述土壤及施肥要求浇水时间和浇水量摆放位置及照条件注意事项及防虫预防措施
-
四季花卉代表
代表二十四节气的花有什么,比如说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的什么花二十四节气代表的花:立春迎春,雨水梨花,惊蛰蔷薇,春分玉兰,清明杜鹃,谷雨紫藤,立夏铃兰,小满虞美
-
为什么笔记本电脑总是显示温度高
笔记本电脑cpu温度总是很高,是电脑质量问题吗?你之前电脑有这么热吗?如果有就不关温度的事,如果没有就有以上几种可以。1:CPU散热铁风扇老化。2:CPU不良。3:CPU的供电不良